生命中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当青春成为往事 作者:陈行之
第一章 孤独的河
作者简介:
陈行之,1951年出生于天津市蓟县,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1969年到陕北插队,就读于延安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陈行之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其他体裁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他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走出黄土地》获得中宣部1993年“五个一工程奖”。 1994年,陈行之回到北京,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危险的移动》,获得广泛好评。
陈行之的小说视野开阔,对社会人生的探索广博深入,对人物心灵的描绘逼真细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家陈忠实评语
从《危险的移动》到《当青春成为往事》,陈行之以深刻冷峻的社会思索、敏锐精微的心理洞察力和独立独特的艺术体验,跻身于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之列。
陈行之独具魅力的长篇小说的相继出现,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文学景观,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势必引起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品评。
期待陈行之新的佳作不断面世。
——陈忠实
评论家雷达评语
这是一本具有思考者品性,能把人带到形而上境地的书——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回真实的自我。
陈行之构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主人公的命运被投入无尽的长河之中,经历了奇特甚至极限的颠簸,情节大起大落,峰回路转,尽情地抒写了生命的疲惫与虚弱,瑰丽与辉煌,展现出独特的理性风采和人性深度。
——雷 达
====
有时候,一个人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我从插队之初就确立了文学理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过努力冲击,但是并没有达到我期望的高度,尽管在这期间很多人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九十年代以后,我的文学理想虽然没有破灭,但远离了文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职业工作之中,十年时间就在忙乱当中流逝了,二〇〇三年以后我才把精力重新转移到文学上来,开始将文学作为自己存在的惟一方式。我发现自己站到了新的基点上,这个新的基点提升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看人看事都有了新的视角。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感激促使我进入这个阶段的人——如果不能进入这个阶段,我就不可能写出《危险的移动》前两部将近一百万字作品,不可能写出本书,也不可能写出其他作品,更不可能获得今后进行文学创作的持续动力。
《危险的移动》第一部出版以后,我得到文学界和评论界朋友的热情赞誉和鼓励,接到很多陌生读者的来信,我品味到了被人理解的幸福。我对于在重要时刻给予我支持的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责任编辑朱瑛女士的职业热情,没有她的努力,本书不会以现在这个面貌出现在读者手中;王文平先生更以令人赞佩的睿智与经验评价了本书,给与了我宝贵的鼓励与支持;侯秀芬总编辑长时期以来对我的创作给以莫大理解,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以帮助;本书所有印制、宣传、发行环节都高效而流畅有序……我再次体会到了一个优秀团队对于一本书的意义,通过他们的努力,本书才得以如此快捷地走向读者。
我总是慨叹在文学之路上遇到好人,没有这些好人的支撑,我将难以走到今天,这些好人也是我认为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并值得我去热爱的原因之一。
陈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