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浸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
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
士孟嘉的女儿。到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他从小就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污阳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浔阳东临彭蠡湖
(今郡阳湖),北面长江,南倚庐山,风景十分优美。“少无适俗韵,性本
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
便欣然忘食。??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秦皇上人”
(《与子严等疏》)。尽管家境贫困,但那种生活毕竟是恬静而适意的。“目
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故乡的一草一木,
时时索绕心头,勾起甜蜜的回忆。早年的这种生活,对陶渊明日后的生活道
路和思想性格,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的大半生处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
代。当时长江以北的土地,为异族侵占。北方各族上层统治者经常发动对南
方的骚扰和进攻。而东晋王朝,则苟安江南,无所作为,且矛盾重重,危机
四伏。当时的豪门世族,恣意侵占良田山泽和佃客奴仆,他们聚敛民脂,搜
刮民膏;加之江南各地军阀互相攻伐残杀,致使“百姓散在江湖采相,内使
王愉悉之还。请米,吏不时给,顿仆道路,死者十八九焉”(《晋书?桓玄
传》)。而陶渊明的家乡江州污阳,又正是地处三江之口的军事要冲,连年
的征战,给这一地区造成了更为惨重的破坏。“江州以一隅之地,当逆顺之
冲。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
深”(《晋书?刘毅传》)。
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祸乱不已的年代之中。起初,他很
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拟古》九首其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
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其结局也只能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