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原名凌瑞棠,笔名素心、叔华、瑞唐等,英文名 SuHua。原籍
广东省番禺县,1900 年 3 月 25 日生于北京一个士宦之家。
幼年时先后从著名画家缪素筠、王竹林、郝漱玉等学画,还跟辜鸿铭学
过英文,从小在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中长大。
1922 年入燕京大学外语系,主修英、法文,副修日文,并加入燕京大学
文学会,开始创作。1924 年,她在《晨报》副刊和增刊上,先后发表了《女
儿身世太凄凉》、《资本家之圣诞》、《我那件事对不起他》等小说和《朝
雾中的哈大门大街》等散文。这些作品语言技巧比较稚嫩,反响不大。
1925 年 1 月,凌叔华在《现代评论》周刊发表短篇小说《酒后》,因描
写女性心理细腻大胆而一举成名。之后,接连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不少
小说,被鲁迅称为发祥于《现代评论》的作家。
从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中期,凌叔华在《现代评论》、《新月》、
《晨报副刊》、《小说月报》、《北斗》、《文学杂志》、《文季月刊》、
《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等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短篇小说,这些作
品大多收入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儿俩》。其中
《绣枕》 等小说 “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女性……使我们看见……
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鲁迅语)笔法细致秀逸。凌叔华还擅长
写童真童趣,《小哥儿俩》等作品将儿童情态刻画得传神可爱。
1935 年,凌叔华主编过一段《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抗战时期
用 英 文 写 自 传 体 散 文 , 后 于 1953 年 在 英 国 结 集 出 版 , 名 为
《AncientMelodies》(《古韵》)。
1947 年,凌叔华与丈夫陈源(陈西滢)赴法国,后在英国定居。1956
年后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国近、现代文学。1960 年
出版自选集《凌叔华短篇小说选》和散文、评论集《爱山庐梦影》。除此之
外,她还写了十二部独幕剧。1968 年后应伦敦、牛津、爱丁堡等大学邀请,
作中国近代文学和中国书画艺术的专题讲座。侨居海外期间,凌叔华多次举
办个人画展和藏画展, 有较大影响。1972 年后数次回国观光。1989 年底回国,
1990 年 5 月 22 日在北京逝世。
凌叔华主要著作书目
花之寺(短篇小说集) 1928 年 1 月,上海,新月书店
女人(短篇小说集)1930 年 4 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小孩(短篇小说集)1930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小哥儿俩(短篇小说集)1935 年 10 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Ancient Melodies (自传体散文集)
(古韵) 1953 年,伦敦,TheHogarth
PressLtd.
爱山庐梦影(游记、评论集)1960 年 3 月,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
凌叔华短篇小说选(自选集)1960 年 5 月,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凌
凌叔华小说集 1984 年 11 月,台湾,洪范书局
凌叔华散文选集 1986 年 4 月,天津,百花文艺
花之寺(短篇小说集)1986 年 9 月,广州,花城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凌叔华
酒 后
夜深客散了。客厅中大椅上醉倒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酣然沉睡;火炉
旁坐着一对青年夫妇,面上都挂着酒晕,在那儿切切细语;室中充满了沉寂
甜美的空气。那个女子忽站起来道:
“我们俩真大意,子仪睡在那里,也不曾给他盖上点。等我拿块毛毡来,
你和他盖上罢。把那边电灯都灭了罢,免得照住他的眼,睡的不舒服。”
“让我去拿罢。”男子赶紧也站起来说。
女子并不答言,转身已把毡子抱来,说:
“轻轻的给他脱了鞋子罢。把毡子打开,盖着他的肩膀和脚,让他舒舒
服服的睡觉。”她看着那男子与那睡着的人脱了鞋,盖好了毡子,又说道:
“我们还是坐在这里罢。他一会儿醒了一定要茶要水的。他刚才说他不
回家了,这里的大椅比他家的床还舒服多呢。”她说着又坐下,“咳!他的
家庭也真没味儿,他真可怜。”
男子仍旧傍他妻子坐着,室中只余一盏带穗的小电灯,很是昏暗;壁炉
的火,发出那橘红色柔光射在他俩的笑容上;几上盆梅,因屋子里温度高,
大放温馨甜醉的香味。那男子望着他的妻子,眯着眼含笑道:
“采苕,我也醉了。”
“你不是说你没喝多少酒吗?”女子微笑说。
“我不是酒醉,这是被这些环境弄醉了。……我的眼,鼻,耳,口——
灵魂都醉了……,我的心更醉了——你摸摸它跳的多么快!”他说着便靠紧
采苕那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