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却是另外一回事。困扰我们的正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
因此,即便是死亡,就其本身而言,也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正是我们对死亡的观念、认为死亡可怕的想法,让我们感到恐惧。思考死亡的方式很多,仔细审视你对死亡和其他事情的看法。它们确实是正确的吗?它们对你有好处吗?不要惧怕死亡或痛苦,对死亡或痛苦的恐惧才是可怕的。
我们无法选择外部环境,但是,对外部环境的回应,却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凡事发生皆有充分的理由。你怎么想,就会怎么样。不要迷信地赋予事物它们本不具有的影响力或意义。要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忙碌的头脑,总是一下就跳到结论上去,并且杜撰和解释一些本不存在的征兆。
相反,你可以设想,所有降临在你头上的事情都有某种益处。如果你决定要成为幸运儿,你就会是幸运儿。所有事情都包含对你有益的成分只要你去寻找!
诸事皆是客观而中立的。当你思考未来的时候,要记住,各种情形都是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出现,而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使我们摇摆不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
没有素养的人会被他们个人的厌恶感与同情心所驱使,总在留意是否有树立或强化他们那些未经检验的看法和观点的迹象。事情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明智的人必然能也应该以有益的方式对其作出回应。
不要让事情带有个人色彩(如“这是我的成就”,“那是他的失误”,或“这是我悲惨的厄运”),不要对你自己或人类本性轻蔑地作结论。你应当仔细观察,看看怎样好好利用事情的某些方面,在事情中是否存在着某些不很明显、只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才能够分辨出来的益处。注意!要像侦探那样。也许就有你可以汲取的教训,你可以将其应用在未来的类似事情中。
任何事情,不管看起来多可怕,也不能阻止我们探寻其中隐藏的机遇。如果不这样做就意味着想象力的失败。但在各种情形中寻找机遇,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你周围的大多数人总是用最粗俗的词语去解释事情:成功或失败,好或坏,对或错。这些简单化、极端化的分类,遮蔽了那些对事情更有创造性,也更有用的解释,它们比那些粗俗的解释要有益和有趣得多!
智慧的人明白这一点:将希望和恐惧投射到未来是无益的。这样做只能在头脑中形成夸张的描述,只能浪费时间。
然而,我们也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未来给予我们的一切。完全无所作为不但不足以规避风险,反而会加大风险。
可以为将来的局面精心谋划,防患于未然。为未来做好准备,包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中,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经常审视自己的动机,确保它们摆脱了恐惧、贪婪、懒惰的桎梏。如果能这样做,你就不会再被外在的事情扰乱心绪。
要修炼自己的意愿,而不要自我愚弄,认为自己能够操纵外界事物。如果祈祷或沉思有助于你,那一定要这样做。但当运用理性及其他手段都无济于事时,就要听凭天意的安排了。
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根本没这么回事!什么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就是养成了这么一种习惯,在每个场合都要问自己“当下要做的正事是什么”,并由此获得内心宁静的人。
看事物要看其本来面目。世间万物不是为迎合我们的期望而出现的。它们该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人们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要乐于接受你实际得到的一切。
张开你的眼睛,看看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免受虚情假意和本可避免的破坏所带来的痛苦。想想那些使你愉快的事物你依赖的工具,你珍视的人。但要记住,他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与我们碰巧如何看待他们是两码事。
作为一个练习,考虑一下你喜欢的最小的东西,比如,假设你有一个最喜爱的杯子。它毕竟只是一个杯子,所以一旦被打碎,你不会太在意。
接下来,想一想那些你对其感情和思虑更加强烈的事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