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卷 隋唐五代政治史
第042卷 隋唐五代经济史
第043卷 隋唐五代军事史
第044卷 隋唐五代思想史
第045卷 隋唐五代宗教史
第046卷 隋唐五代习俗史
第047卷 隋唐五代科技史
第048卷 隋唐五代教育史
第049卷 隋唐五代文学史
第050卷 隋唐五代艺术史
本书分五大阶段--隋朝兴亡、唐朝兴盛、极盛转衰、由衰而亡以及五代十国--叙述了此间380 年的治乱演变之迹,考察了当时政治制度的设置与变革、施政方略的确定与实行。在此基础上,对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都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记述或分析,力求将人物、事变与制度、施政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血有肉地反映出古代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年代的盛衰变化。叙述中,对于学术界长期探讨、争论的某些问题,还作了一点新的解释,或提出新的疑问,以期加深研讨,形成共识。边疆的和战、海外的交往,都分阶段辟有专节叙述,表现出隋唐五代时期的华夏民族在当时人类发展史中的影响与地位。
一、隋唐五代政治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发展大致呈现为五个阶段。隋朝兴亡,是一个独立阶段。唐朝历时290 年,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由兴而盛、极盛转衰、由衰至亡。五代十国时期,又为另外一个阶段。隋朝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设官确立三省六部制、建立郡县两级制,刑法制定《开皇律》以及选官创建科举制、军事完善府兵制和推行各项经济措施,加之营建东京、开通大运河,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给唐朝的强盛打下基础。
隋炀帝的暴政造成隋亡唐兴,更为唐太宗君臣提供了取鉴求治的经验教训。在重新调整了君臣、君民关系,确定了政治基本方针之后,唐将隋朝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切实贯彻和推行,出现了"贞观之治"。最高统治集团内新旧势力又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较量,经过武周改制,唐代社会进入了"开元全盛"时期。
天宝年间,人君德消政易,宰相专权误国,边将包藏祸心,终于导致了长达8是3 年左右一换班,既不许争斗不休,形成朋党;又不偏袒某一方,出现专权。从而,保证了朝政安定,实现治平。
(2)出入常均重视地方治理,玄宗也有其独特之处。
诛灭太平公主数日后,玄宗即下敕:"自光同乡贺恩教交纳的庸调布。另外,在敦煌莫高窟等地还出土了兰溪县归德乡吴德,吴国交纳的脚布(租庸脚士所交,用以代替转运粮食力役的布)。这些丝织品和布的出土,证实了文献记载上唐代纺织业的发展。这些品种花式城久围不下,唐军上下懈怠。史思明看到时机成熟,率军从魏州赴邺城,欲乘唐军疲惫之机与唐军决战。
三月,官军步骑60 万列阵于安阳河北,史思明亲自率精兵5 万迎战。唐诸军见其兵少,以为是游兵,未予重视。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瑞弥多,政愈劣而祥愈胜"①。这对统治者假造天意以欺人的骗局,是一个有力的揭露。
正史中的《五行志》是专记祥瑞灾异及其征验结果的。《史通》中有《九十卷,礼宗《涅槃注》八十卷,明隐《华严论》六百卷等。注疏也常有重叠的情况,如《成唯识论》有《述记》,有《了义灯》,有《演秘》。另外,同宗同派的佛教经籍之注疏也各分门户,如《四分律》有法励、怀素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