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的冬天是我一生中最闲适的一个冬天,但这份闲适让我用了五年的 代价来偿还。作为国家高校并轨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
力。许多同学早早得就开始找工作,整天跑各种人才交流会,而我当时连想都 没想就打定主意要回山东,所以对找工作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由于同学们大
都在四处奔波,课程安排的很少而且学校对我们也不再严加管制,我就整天和 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打扑克、下棋,打发所剩不多的学生岁月。更可笑的
是,我竟然从没关心过山东的人才交流会情况,仿佛工作会自行找上门来似的。 直 到春节回家过年听同学说起在日照、青岛等地有系列人才交流会,才恍然意识
到应该去看看了,而当时我竟然连简历都没准备,毕业生推荐表也没带回家, 我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去青岛参加了第一次人才交流会,到青岛后匆匆地做了几 份简历。
排队购票,再排队进场,我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进入会场,看着场内 场外数万黑压压的人群,那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们这个社会最缺的根本
就不是人才,而是机会。场馆内几乎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仿佛所有能称作 “公司”的单位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所。我在摊位间徘徊,我坚信
以我学校的名气,在青岛这样一个人才交流会上,我应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所以要慎重地为自己找一个好归宿。我试着在海尔的摊位前挤了一下,但他们
那里场面太火暴了,招聘工作人员已经被挤到了墙上,听着他们近乎哀求的喊 着“不要挤了,不要挤了”的声音,自命清高的我选择的自然是放弃,小声嘀
咕着:“什么样的公司值得这样呀,何必呢”。我看到了邮政,上面竟然写着除 各门功课在 90 分以上的不考虑,想招聘的人是什么脑筋呀,他可能不知道有的 老师最高分打 80
分吧,他可能不知道钱钟书给学生打分无论好坏一律打及格 吧,抱着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自己又离开了。最终,我在偌 大的交流会场只投下了 2 份简历。其中一份就是投给了一家我经常在电视广告
上看到的企业,之所以能记住那家企业是因为它那早已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我 对这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它在青岛哪里都没有搞清楚。
============
对于新人而言,能否成为企业的人才,见识器宇固然重要,但能否先成为 别人的出色的执行工具,落实好上司或岗位职责内的各项工作却是最基础的。
如果连手头的小事都做不好,一旦自己去负责一项工作,同样也会存在知易行 难的问题,所以别人也不敢轻易托付工作给你。
如果我们一旦有机会,可以推出自己的设计与计划,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工 作落实到家。不要搞一些烂尾工程,挥霍大家对我们的期望。
对我们认可的管理理论、处世原则要勇于实践,不要停留在口头上。有的 新人,对自己的管理理论非常自信,动辄就是一通大道理,这也不是,那也不
对,对企业牢骚满腹,但从不见他去做点什么事情。这样的人是最遭领导讨厌 的,也容易招同事的恨。别人做得再不好,还是在做事情,你说得再好,却不
解决问题,你说别人会怎么评价你?有个西安某高校毕业的新人到我负责的部 门工作,对公司的考核制度提出了一大堆意见,特别指出过去方案过于复杂,
考核周期太短,各部门不胜其烦,要求停止执行该考核方案。我就说那你拿个 新方案,我们改掉吧。结果他直到下一次考核到了也没拿不出新的方案,我命
令继续执行过去的方案。跟他解释说:“考核是公司的大事情,与所有员工的利 益都是息息相关的,要改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有系统的思路,要争取
一步到位,否则修修补补就无法取信于员工,考核就失去了激励大家努力工作 的效应,制度就行同虚设。而考核制度同公司其他大多数制度一样,不是为了
处理既成事实用的,而是为了让大家明了这个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修正自己的 行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坏的制度也比没有制度强。”
对自己认为成熟的想法一定要去实施。如同创业,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地有过一些好的点子,有的人去做了,然后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只是停留在点
子的层面上,无法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为什么财富具有巨大的积累效应, 奥秘也就在于此。有了第一桶金,就有了相对较强的实施能力,有了抗风险的
能力,所以执行自己想法的概率就高一些,成功的概率也相应高一些。但迈出 第一步都是艰难的,对我们新人而言,没有积累的优势,我们更要有一颗勇于 执行的心。